
13070166007
作者:普瑞普勒小编 时间:2019-7-5
关键词:板式换热器的相关计,板式换热器选型,板式换热器,水水换热器,宽流道板式换热器
第一章
1. 热平衡方程:
Q = C M ΔT
其中: Q---热负荷 kW或kCal/h
C---媒质的比热 kJ/.kgK
M---媒质的流量 m3/h或kg/s
ΔT---温差 K或℃
关于热平衡方程的一些问题:
a. 对于板式换热器,热量由高温的一侧传至低温的一侧,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不同,设备本身的热量损失在2%以内,因此总的传热效率在98%左右。
b. 以水-水换热为例,在理想的状态下,认为同一介质的比热为一定值,因此C为一常数,在客户限定了设备负荷的情况下,即Q为一定值,根据热平衡方程,温差与媒质流量之间为反比关系---ΔT↓M↑,反之亦然。
例:以下为一标准的供热工况:媒质为水-水
Q = 640kW,一次侧温度110/70℃,二次侧温度85/60℃,工作压力为1.6MPa。
分析:一次侧的温差为40℃,二次侧的温差为25℃,因为温差与流量成反比关系,一次侧温差/二次侧温差 =1.6,所以二次侧流量应为一次侧流量的1.6倍,根据热平衡方程:
Q1 = C M1 ΔT1 M1=15m3/h
因此可以推算出 M2=15m3/h*1.6=24m3/h
c. 由于不同温度下,媒质的比热会有细微的差别,因此以上的分析只能用于概算,具体的数值应根据计算书进行确定。
d. ΔT为温差,而作为温度单位的K或℃是等值的单位,因此使用何种温度单位对计算的结果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。
2. K与F的关系方程:
Q = KF LMTD
其中: Q---热负荷 kW或kCal/h
K---传热系数 W/.m2K
LMTD---对数平均温差 K或℃
关于热平衡方程的一些问题:
a. 本公式的形式与热平衡方程有相似之处,但其揭示的是传热学中的不同的概念:热平衡方程重点在媒质与负荷的关系,而本方程揭示了设备与媒质和负荷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b. 以水-水换热为例,当客户给定其负荷及一、二次侧温度时,我们认为Q与LMTD为定值,根据K与F的关系方程,K与F之间为反比关系---K↓F↑,反之亦然。
c. K值是标志板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,K值越大说明设备的换热性能越好,与同类设备相比所需的换热面积也越小。K值是各厂家在进行设备设计时努力提高的一个参数,其值与板片的设计形式、使用的材质、媒质类型及换热温度等有直接的关系。现在国内最好的板式换热器在最适合的工况下,K值也不会高于4000W/.m2K,而相同条件下,进口板式换热器的K值均在6000W/.m2K以上,因此与国内产品相比可以节省1/3的换热面积。但K值也不宜过高,尤其是对于板片数较少的设备,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,很容易出现换热不充分的情况。
3. 关于对数平均温差
以上两公式所使用的温差是不同的。
在热平衡方程中,我们主要是针对媒质进行相应的计算,因此可以对每一侧的温度进行单独的分析,所以使用的是算术温差。
在K与F的关系方程中,我们主要是揭示设备的性能所进行的计算,因此需要对设备两侧的温度进行一个综合的体现,所以使用的是LMTD对数平均温差,其计算公式为:
(T1-T4) –(T2-T3)
LMTD =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ln(T1-T4)/ (T2-T3)
其中: T1---一次侧进口温度
T2---一次侧出口温度
T3---二次侧进口温度
T4---二次侧出口温度
有些情况下,LMTD是无法进行计算的,因此可以用算术平均温差代替。